退回十幾年前,對于山東華旅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旅公司)創始人房利軍來說,“鄉村振興”絕對是個新詞。而如今,平時一向少言寡語的房利軍,一說起“鄉村振興”就變成了話嘮。在當地人那里,房利軍的名字與網紅景區紅葉柿巖密不可分,而紅葉柿巖給當地帶來的變化更是讓大家都耳熟能詳。
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在整個紅葉柿巖景區,姚家峪村是最早進行開發的一個村。今年60歲的田學琴是該村村民,談起家鄉的變化,老人感慨萬千。
“十幾年前,我們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那時,村里沒有路,每個人頭只有幾分薄梯田,村民月收入不足百元?!?
田學琴回憶說,2009年,姚家峪村啟動開發,雖然整個搬遷工作長達11年,但最終330戶村民全部住上了兩到三居室的樓房,過上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城里人”的生活。
眼下,田學琴在景區里的老顏神美食街做一名保潔員,每個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在告別了以前天天“坐炕頭,站村頭,數著人頭看日頭”的日子后,充實又富足的生活,讓她感覺日子也有了奔頭。
紅葉柿巖景區在開發以前,原是姚家峪村、和尚房村等村莊的所在地,村與村之間被大山阻隔,想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需要翻山越嶺,極不容易。
眼下,串聯整個景區最重要的兩大板塊——原舍清芷主題民宿和老顏神美食街所在的千百年來終日不得相見的和尚房村和姚家峪村,已被一條嶄新的隧道通連,打造成了穿越時空的“時光隧道”景點。
隧道另一頭的和尚房村是2012年啟動護改開發的,這個僅100余戶300多口人的小山村擁有當地至今保留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在山東省公布的第二批歷史優秀古建筑中榜上有名。
27歲的孫旭是和尚房村的原住村民,因景區開發建設,2018年他和父母用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換了一套145平方米的新居。如今,退伍回鄉的孫旭,成了景區園務工程部的現場管理員,每月也有四五千元的工資。
家門口當起小老板
鄉村振興的重點在于產業興旺,這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作為紅葉柿巖景區最重要的“餐飲單元”,老顏神美食街的“復活”可謂緊扣這一主題。
“時光隧道”一端的老顏神美食街被鑲嵌在獨特的“U”型山谷地貌中,街景古香古色、韻味十足,前來品嘗特色博山風味小吃的游客絡繹不絕。
“在這里能品嘗到老博山的那種傳統味道,也能讓孩子回味我小時候那種感覺,我覺得很適合全家人一起過來,一起來品味我們老博山的傳統?!?
86歲高齡的馮作華老人是地道的“老博山”,在談到護改開發后老顏神美食街所呈現的一道道貼著“老味道”標簽的特色小吃時,忍不住贊嘆連連。
華旅公司創始人房利軍介紹說,老顏神美食街旨在追尋博山餐飲文化之根源,既契合博山區全域融合發展的思路,又能使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自開業運營以來,供職于老顏神美食街的員工幾乎都是姚家峪、和尚房等附近村莊的村民,其中返鄉的成年勞動力和返聘的退休老人占比超過五成。
如果說,老顏神美食街是紅葉柿巖旅游示范片區通過發掘本土文化內涵,巧用“功能改造”提升鄉村產業質量的一次探索;那么,原舍清芷主題民宿則是其依托自身自然優勢,利用“多方合作”提高產業融合發展水平的成功范本。
房利軍坦言,原舍清芷主題民宿能擁有眼下的熱度是他沒有想到的,“多方合作”模式的成功,也提升了自己的視野。
在“整體進城安置”的護改開發方案實施后,“騰空”的和尚房村搖身變成了景區的網紅打卡地——原舍清芷主題民宿,昔日里“土得掉渣”的古村也因此有了人氣。從昔日清冷敗落的古村到眼下人氣爆棚“鄉伴紅葉柿巖理想村”,護改開發后的和尚房村先后吸引了中國鄉村振興的火炬手和推動者鄉伴文旅集團、中國國家地理、魯商集團、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制作團隊、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文旅財經咨詢媒體新旅界等17家國內高端文旅大咖加盟,通過品牌集群重塑傳統資源,真正實現了推動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博山區域城鎮和尚房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孫練深也深有感觸地說:“和尚房村的情況比較特殊,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接近百人,在護改開發前,村里幾乎所有的壯勞力都在外打工,人口流失非常嚴重。在變為原舍清芷主題民宿后,華旅公司不但給村里帶來了好項目,每年還給村集體20萬元辦公經費;給女55歲、男60歲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補貼,讓老人們安享晚年;村里的年輕人優先到公司就業,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穩定收入,而這些都是此前的和尚房村想都不敢想的?!?
25歲的返鄉大學生李慧敏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在家門口的原舍清芷主題民宿做一名小管家,她說:“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我不僅見證了這處古村落的蝶變,還親歷了影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拍攝過程,感覺很幸運,也很自豪?!?
當地村民見人說“您好”
如今,行走于紅葉柿巖景區,總會遇到當地村民,他們會主動與游客打招呼,笑著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說一聲“您好”,而只有了解這些村莊過往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在這句“您好”的背后,究竟蘊含了多少不易。
“比如我們村(姚家峪村),鄉村振興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變,生活條件的改變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當地百姓所流露出的笑容是真誠而自豪的,‘您好’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并不是誰教的,而是村民們發自內心的?!?
姚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汝新坦言,這看似是一個小的改變,其實是一個大的改變,也可以說是鄉村振興帶來的姚家峪村的文化之變。
從姚家峪到和尚房,再到整個紅葉柿巖旅游示范片區,在過去的十余年間,這片曾經貧瘠的被紅葉覆蓋的秀美山林給房利軍帶來的最大感受則是民風的改變。
“鄉村振興所解決的農村問題,說到底就是老百姓的問題,而老百姓的問題不僅僅是口袋的問題,還有腦袋的問題。民風的改變,也改變了村風,只要民風、村風變好了,想再窮回去都很難?!狈坷娞寡?,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華旅公司在整個紅吐柿巖片區的總投入已累計超過了12億元,雖然目前的經濟收入還不算多,但自己無怨無悔。
“在沒有‘鄉村振興’這個詞的時候,華旅公司便走進了紅葉柿巖,現在回頭看,這些年我們所努力做的也恰好契合鄉村振興的主題。雖然這一路走得磕磕絆絆,但相信只要初心不改,善心不變,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夢想?!?
如房利軍所說,近兩年,在紅葉柿巖景區的帶動下,整個紅葉柿巖旅游示范片區不僅健全了產業體系,現實了人才回流,還通過對本土文化的挖掘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實現了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同時,在全國首個村企聯合黨委——紅葉柿巖聯村黨委的加持下,更是充分盤活了鄉村沉睡資產、資源、文化、古跡。
細心的游客還留意到,原本興起于城市社區、風靡于城市公園廣場的廣場舞,在眼下的姚家峪村也有一眾狂熱的追隨者。在景區老顏神美食街入口的音樂噴泉廣場前,每天傍晚,姚家峪村的廣場舞隊都會準時出現,歡快的音樂、矯健的舞步和村民臉上的笑容,都在向外界展示鄉村振興帶來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