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山東鄉村游網7月8日訊(李 勤)臨朐縣北黃谷村位于縣城西南35公里處,東臨嵩山風景區,西依青崖頂,北靠馬鞍山,西南與淹子嶺接壤。因山間連翹遍地,春來黃花盛開,滿山遍野,故取村名北黃谷。2015年4月,北黃谷村被評為“省級古村落”,2015年6月,被評為“省級傳統古村落”,是中國戶外聯盟露營基地山東站濰坊大本營。
其實,以前筆者對北黃谷村并無半點印象。
當走到“三尺巷子”人家時,驀然抬頭一看,筆者被眼前所見驚呆了。兩旁的房屋全以石砌,從根腳到墻頂都是石頭,窗戶石和過門石又厚又大,多鑿成精細的紋理,屋檐是石板,上面長滿了青苔,檐子很長,有的一米多,屋脊陡峭,屋面黃草苫蓋,山墻尖截面成正三角形。當時,我第一想法是:這么古老的石房,是否有文化?這個村子隱藏在深山中,是否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村里的二棵古槐樹,蒼老無比,雖枯朽仍枝繁葉茂。筆者馬上產生聯想:這個村子一定有獨特的歷史。正走在路上,前面過來一位老嫗,我上前攀談。她說已經90多歲了,當我詢問村子歷史時,她打開了話匣子,用略微顫抖的聲音,向我娓娓道來。
她說:這是一個古村,背靠馬鞍山,馬鞍山可是一座有靈氣的山,為村子擋風遮雨。早年玉皇大帝的神馬從這里飛奔而過,由于走得太急,馬鞍摔了下來,落地后變成一座大山。村子前面的小河,名黃花溪,過去水量很大,清澈甘冽,四季不涸,以前人們到河邊淘米、洗菜、擔水澆園,現在水小了很多。河水的源頭在西山,那里有幾眼泉,最出名的就是“夾谷泉”,也叫“夾溝泉”。老輩世代在這里生活,用石頭蓋房子,就地取材,省時省力。去北山開石,運下山來就可建房鋪路。幾十年前,村子的房屋從堂屋到偏房,再到大門樓,都是用石頭蓋?,F在日子富了,有的戶拆了石房建起了瓦房,有的戶直接到村東造新房。目前全村還保留著一百多戶石頭房子。山上到處是些老樹,南山上有很多古栗子樹,東山上是些古杏樹。
真是:山中密林石板房,古槐古栗古杏香;石磨石碾石頭墻,石桌石凳石頭炕。
隨著北黃谷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北黃谷文化活動也相繼開展起來。兩次“山杏采摘節”和“最美村姑”評選給這里發展注入了活力,現在,古村與大山之外的世界已經融為一體。社區第一次用上了多媒體;80歲的老人第一次用PPT課件發言;村民第一次看到了“比基尼”;大姑娘第一次在家門口看到了“模特秀”……
當然北黃谷村以后還有很多第一......